宜慶中醫診所游于欣醫師指出膽結石大部分都是在無症狀下在例行檢查時被發現的,有人覺得反正沒症狀也就不管他,照樣大吃大喝。有一些人會覺如芒刺在背,於是想方設法地尋求排石妙方。到底我們該怎麼看待有膽結石這件事呢? 首先先了解一下膽結石是如何產生的。中醫師游于欣表示膽結石主要成分是膽汁中的膽固醇與膽紅素,膽汁是由肝臟代謝合成後匯集到膽囊儲存,當接收到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脂肪刺激時才由膽囊分泌到腸道中。在這生成路徑中發生了改變就有可能促進膽結石形成,如:
1.膽汁中的成分改變,而使膽汁中過多的成分(膽固醇或膽色素)以結晶狀態析出。如高膽固醇高醣類的飲食習慣、慢性肝炎等;
其中以第一項為最主要原因,所以膽結石的形成與身體營養代謝失調有非常大的關聯,而臨床上也的確如此,因為膽結石常發生在有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肥胖者、慢性肝炎的人身上。 所以沒症狀就不用管他嗎?答案為是也不是。游醫師說明要慶幸的是沒症狀所以暫時不需要以外科方法介入處理結石,但是既然他的前因是代謝問題,當然要好好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以免病情進展成膽囊炎、膽阻塞、甚至膽蓄膿引發腹膜炎等重症。 大部分膽結石病人沒有特別的病狀,一般以腸胃不適如脹氣、噁心、消化不良感這種不具特異性的症狀表現,所以人們不一定會察覺是膽結石引起。 但也有膽結石的特異表現如:
1.在進食後,尤其吃到油脂食物時腹痛、噁心感特別明顯;
用排石餐、排石藥把膽結石排掉就好了?錯! 前陣子坊間很流行的排石餐:檸檬汁、橄欖油、蘋果汁、瀉鹽等,已被證實排出的非結石,只是酸與油脂結合形成的皂化石,在此也呼籲大家不要輕易嘗試。游醫師表示,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有膽結石卻不加任何保健治療,或者過分執著於溶石排石,都失之偏頗。何況膽結石是代謝失調的結果,若不去處理病因,那只是治標不治本。這也是為什麼在切除膽囊後,有些病例還是會出現肝內總膽管結石。所以不要盲目地排石,要從根本改善產生結石的體質。
中醫治療 游醫師指出中醫治療是通過調理臟腑、疏肝利膽等方法,導正消化代謝上的紊亂,維持肝膽正常的功能。 一般常用柴胡、黃芩、青蒿、茵陳、白芍、枳殼、山楂、鬱金等隨證加減,再加雞內金、海金沙、蘆根等幫助膽囊收縮,改善膽汁成分以助縮小甚至排出小的膽結石。
保健穴位
膽囊穴
內關穴
內關穴
養生茶飲 其中金錢草清熱利膽排石,蘆根降逆止嘔,且能幫助溶解膽結石,加上甘草、紅棗和胃,可代替開水來飲用,建議間隔一至兩天喝。 若有血脂肪過高的可再加山楂5g;大便秘結,小便黃熱的可以酌量加點綿茵陳、絞股藍緩解熱象。在這邊要提醒大家,一般強調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草藥類多半偏苦寒,有時不見得適合自己的體質,也曾有病人自行服用草藥後發冷拉肚子,病人還覺得在清腸胃而持續服用,最後反而使免疫力出問題,所以最好還是請醫師診斷再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下處方喔。
日常注意事項 2.勿過量攝取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與高糖類食物-蛋白質與油脂仍要在健康範圍內攝取,糖類食品最好避免,糖分刺激胰島素分泌也會間接升高血中膽固醇含量。 3.吃飯速度放慢-以免膽汁分泌不及。 4.增加飲食中的纖維成分-可以在腸道內吸附膽酸(膽汁的主要成份)而使之隨糞便排泄。當這些原本會再被小腸回收利用的膽酸被排泄掉時,肝臟會利用血液中的膽固醇製造新的膽酸,於是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會降低,連帶的使可能溶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減少,於是使膽結石的發生率減低。 5.多喝水多運動-久坐膽汁也不易流動容易沉澱結晶。 6.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腸內不良細菌大量滋長,降低胃腸內細菌沿著膽道上行感染,造成膽囊炎的機會。 7.放鬆心情。 |